近年來,清潔美妝(Clean Beauty,或稱“純凈美妝”)運動獲得了巨大的關注。給產品貼上“清潔(純凈)”標簽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營銷手段。幾大護膚品牌也參與其中——甚至有一個“絲芙蘭清潔美妝(Clean at Sephora)”的標簽來區分這些產品。清潔美妝背后的理念是:產品中不含顯示出或被懷疑有害于人體健康的成分。清潔美妝對護膚品中常用的某些合成化學物質有強烈的厭惡。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s, EWG)和安全化妝品運動(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等團體列出了一長串這類成分的清單。在許多被妖魔化的成分中,對羥基苯甲酸酯(尼泊金酯,parabens)類是主要的反對目標。本文探討配方中不含這類成分是否合理,以及替代的方案是否更佳。圖1 Clean at sephora的宣傳banner尼泊金酯類(parabens)是一組對羥基苯甲酸的酯化物,在護膚品中用作防腐劑,最常見的是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和尼泊金丁酯。自1920年以來,就一直應用于防腐,如今大約85%的化妝品中都有尼泊金酯類,而且使用的理由充分(Seo, Kim and Kim,2016)。尼泊金酯類在低濃度下就能有效抗菌(多數產品只含有0.3%)。其使用也受到相當嚴格的監管:歐盟委員會規定化妝品配方中尼泊金酯類總量不高于0.8% (Seo, Kim和Kim, 2016)。由于缺乏安全性的數據,歐盟委員會也禁止了某些尼泊金酯,如尼泊金異丙酯和異丁酯。然而,“清潔美妝”拒絕任何含尼泊金酯的產品。在錯誤信息的疑云中,圍繞尼泊金酯的爭議源于對其內分泌干擾作用的擔憂,以及其與癌癥有關的推測。199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尼泊金酯有弱的雌激素樣作用(Routledge等,1998年)。一項以酵母為材料的體外雌激素測定表明,四種最常用的尼泊金酯確實有此作用。研究還發現,尼泊金酯的雌激素活性隨烷基側鏈的大小而增加。尼泊金丁酯比17 ??-雌二醇(主要的天然雌激素)效力弱10000倍,而尼泊金甲酯要弱250萬倍?;诖笫蟮膶嶒灡砻鳎耗岵唇瘐ヒ部梢耘c雌二醇在體內競爭性結合大鼠的雌激素受體。然而,尼泊金丁酯比雌二醇弱10萬倍,尼泊金甲酯完全沒有這種活性。
圖2 Edwin Routledge等有研究發現部分尼泊金酯類有雌激素活性
雖然尼泊金酯類僅有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清潔美妝的倡導者們很快就對其亮了紅牌。EWG首先開炮,宣稱尼泊金酯類干擾生殖系統功能和懷孕(Stoiber, 2019)。如EWG引用的證據(Boberg et al., 2016)所述,小鼠口服尼泊金酯類確實會有這種情況,但EWG沒有透露的是:這種口服的情況并不適用于最多含0.8%尼泊金酯類且外用于皮膚的產品(譯者注:Boberg et al.等的研究中口服劑量為10mg/kg、100mg/kg和500mg/kg;外用尼泊金酯類,以最高含量0.8%計,假設每天每人早晚共使用2g護膚品,使用者體重平均50kg,則經皮膚暴露量為0.32mg/kg,假如經皮吸收比例為2%,則每天的系統暴露量為0.0064mg/kg,為該實驗暴露量的1/1562.5)。尼泊金甲酯微弱的內分泌作用仍然使人們擔心過度接觸雌激素和乳腺癌。那么讓我們看看2004年Darbre等人的研究:該研究可以說是引發對尼泊金酯轟動性關注的催化劑。該研究發現,通過薄層色譜提取和分析,20個人類乳腺癌腫瘤中存在尼泊金酯(Darbre等,2004年)。這聽起來令人擔憂,但更仔細地觀察后可見,從各個方面看,根據這項研究判定“尼泊金酯和癌癥之間有關”都不合理。圖3 Darbre等的研究:采用薄層色譜從乳腺組織中提取尼泊金丁酯的結果,圖中11730的位置折算約為47.1ng尼泊金丁酯研究發現,長期低劑量接觸化妝品,可導致尼泊金酯可能會在人體組織中積累,但濃度極低——組織中尼泊金酯的總平均水平為20.6 ng/g。然而,這項研究本身是有缺陷的。不幸的是,清潔美妝的廣告一直據此作為抵制尼泊金酯的證據。該研究最明顯的問題是沒有對照組——沒有測試健康組織中的尼泊金酯,這就導致沒什么可以和乳腺腫瘤中的尼泊金酯水平相比較。雖然這項研究承認了此缺陷,但影響力巨大的清潔美妝運動倡導者們卻對此視而不見。此外,在不含組織的空白樣品中也發現了尼泊金酯。Darbre等人(2004)推測這是因為尼泊金酯分布廣泛,這一推測是合理的。然而,在一些患者中,空白組的尼泊金酯水平實際上更高。這可能提示:測量到的尼泊金酯實際上并不是來自于乳腺腫瘤(Golden and Gandy, 2004)。圖4 Golden and Gandy在APPLIED TOXICOLOGY發表的通訊指出Debre研究的多項缺陷,認為Debre的研究完全不符合發表的標準:包括沒有正常組織的對照數據、不能排除實驗室污染、有患者本身服用的藥物中含有尼泊金酯而未被排除,以及尼泊金酯類在體內可以積累的推測與現有的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不一致等總之,這項研究未能證明乳腺癌和尼泊金酯之間存在聯系。很低濃度、極弱的內分泌干擾物似乎不太可能導致乳腺癌。乙炔雌二醇(口服避孕藥中的雌激素)的效力是尼泊金丁酯的200萬倍,即便如此,也只與癌癥風險的小幅增加有關。然而,一些消費者還是想謹慎些,避免使用尼泊金酯。完全避免使用防腐劑會讓細菌和真菌在產品中生長,除非產品完全密封。不幸的是,有時產品即使被污染了,仍然可以看起來和聞起來很好。在皮膚上使用這些變質的產品可能導致感染,尤其對眼部有害(Wilson和Ahearn, 1977)。不含防腐劑的美容產品不會損害其完好性和使用者的安全,這是一條底線。也有必要考慮其他防腐劑,希望能給清潔美妝提供一些緩沖的機會?!疤烊弧狈栏瘎┲饕删秃陀袡C酸組成。精油種類繁多,其中一些具有抗菌特性。缺點是,其內所含的許多芳香成分(如檸檬烯和香茅醇)可能有刺激性(Scheinman, 1996)。雖然精油通常被稀釋到1%以下,但仍然可能引發敏感皮膚的過敏反應。只瀏覽一下成分表就對產品作出結論是很難的,尤其是當配方有多種混合精油時。但尼泊金酯其實是最不刺激和最不易引起過敏的防腐劑,在美國和歐洲過敏發生率為0.5-1.7%(DeKoven等,2017)。諷刺的是,尼泊金酯因清潔美妝而遭到詆毀,而精油卻受到贊揚。結論:清潔美妝產品的廣告具有誤導性,其推廣的成分僅僅因為是“天然的”,但也會有潛在的刺激性。雖然有些產品被定義為“清潔”是為了讓產品更具包容性,但清潔美妝本身的敘述具有相當的欺騙性。關于尼泊金酯,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尼泊金酯和癌癥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與其它替代成分相比,尼泊金酯的研究更深入,應用歷史也更久。如果尼泊金酯仍然讓你擔心,試試歐盟委員會的指南。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乙酯幾乎沒有什么負面作用,而尼泊金丙酯和尼泊金丁酯的影響稍大。理性護膚運動發起人,同濟大學醫學院皮膚學博士生,英語高級口譯譯員,創辦中國第一個私人非盈利性皮膚學實驗室,專注于美容皮膚學、皮膚和化妝品的關系研究。
著作:《素顏女神:聽肌膚的話》、《享瘦之門》、《聽肌膚的話2:問題肌膚護理全書》;
譯作:《藥妝品》(Cosmeceuticals)第3版、《防曬與光防護臨床指南》、《美國皮膚學會痤瘡治療和護理指南(2016版)》;
第一作者論文發表于Experimental Dermatology、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Dermatology、《臨床皮膚科雜志》、《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中國美容醫學》、《中華皮膚科雜志》等。
微博關注89W+,知乎關注42W+,B站關注42W+,小紅書關注22W+
Boberg, J., Axelstad, M., Svingen, T.,Mandrup, K., Christiansen, S., Vinggaard, A. and Hass, U., 2016. Multiple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in Rats Perinatally Exposed to Butylparaben.Toxicological Sciences, 152(1), pp.244-256.DeKoven, J., Warshaw, E., Belsito, D.,Sasseville, D., Maibach, H., Taylor, J., Marks, J., Fowler, J., Mathias, C.,DeLeo, V., Pratt, M., Zirwas, M. and Zug, K., 2017.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Patch Test Results 2013–2014. Dermatitis, 28(1), pp.33-46.Golden, R. and Gandy, J., 2004. Letters tothe editor: Comment on the publication by Darbre et al. (2004). 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 24(4), pp.297-298.Routledge, E., Parker, J., Odum, J., Ashby,J. and Sumpter, J., 1998. Some Alkyl Hydroxy Benzoate Preservatives (Parabens)Are oestrogenic.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53(1), pp.12-19.Seo, J., Kim, S. and Kim, B., 2016. In vitroskin absorption tests of three types of parabens using a Franz diffusion cell.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27(3),pp.320-325.Stoiber, T., 2019. What Are Parabens, AndWhy Don’T They Belong In Cosmetics?. [online] EWG. Available at: <https://www.ewg.org/californiacosmetics/parabens>[Accessed 1 September 2020].我個人非常喜歡植物、天然的原料和成分。植物和天然產物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我們對它的挖掘和研究還處于很淺的層次。未來,這些天然來源的原料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這個世界由化學物質構成,因此對于植物和天然來源的成分也要客觀看待:天然產物不都是安全、無副作用、無毒的,合成的化學物質也是如此。不能貼個"天然"或“合成”的標簽,就以標簽論好壞。對我們來說,應當擇優而用。這就好像國家選拔人才,不需要考慮一個人是農村還是城市出身,或者他是個什么家族、性別,而是關注人本身是不是個好的人才。環境友好、可降解、高安全性,是大家共同的追求。追求使用天然成分,不代表必須排斥合成成分,我更不認可將使用天然成分與合成成分對立起來,變成人的身份標簽或者營銷的工具。如果更深層次地考慮這個問題,就不難發現“清潔美妝”運動必然涉及到產業和經濟利益——因為制定了標準,就可以獲得話語權,有了話語權,就可以限制對手。前不久的新疆棉花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某些公司通過所謂的BCI標準,污名化新疆棉花,然后在全球抵制新疆棉花,這并不是因為真有什么強迫勞動或者他們真會關心人權之類的問題,而是將BCI作為一種非關稅競爭手段——都是生意。在新疆棉花事件中,這些公司的做法非常下流,卻還頂著“良好(better)”之名,很可惜,被我們識破了,淪為一個笑話。我們相信“清潔美妝”的發起者和支持者中不乏有人是真的熱愛自然、追求天然,但也不排除有人借此進行利益操縱,更應警惕把定義權、話語權拱手讓人。讓我們以科學為指導原則,回歸和關注產品本身而不是標簽。如果大家希望繼續深究尼泊金酯類的安全性問題,可以轉發、評論此文,俾以決定是否繼續深入追蹤。
以上資訊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信息傳遞或傳送失誤,請及時通知管理員更正或刪除,本站積極配合但毋須承擔任何 法律責任。